新三板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新三板是指中国境内非上市公司通过交易场所进行股权转让的交易市场,具有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和灵活的交易机制。新三板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那么,新三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新三板的发展历程。
新三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的股权转让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推动我国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199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股权转让市场的决定》,为我国股权转让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几年里,我国股权转让市场逐渐发展壮大。2001年,我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开始对股权转让市场进行监管。这为新三板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006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新三板的设立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股权转让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随着新三板的成立,我国股权转让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三板的交易机制灵活,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新三板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在新三板成立的初期,交易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发展较为缓慢。然而,随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新三板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13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交易额也达到了数十亿元人民币。
2015年,新三板进一步推出了分层制度,将市场分为创新层、成长层和基础层三个层次。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新三板的市场活力和透明度,吸引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其中。
近年来,新三板不断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认可使得新三板的发展持续向好。截至2021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超过9000家,交易额达到了数千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说,新三板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新三板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相信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三板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小企业和投资者创造更多的机遇和价值。